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

###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深度解析
在法律领域中,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作为两种重要的抗辩事由,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、保障社会正义具有重要意义。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正当防卫
与紧急避险
的构成要件,以期为读者提供更为清晰、全面的法律认知。####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
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不法侵害时,为了保护国家利益、公共利益、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权利及其他权利,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。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:1. 存在不法侵害:这是正当防卫的前提,不法侵害通常指违法且具有攻击性、紧迫性的行为。这种行为可能是针对国家、集体的,也可能是针对自然人的;可能是对本人的,也可能是针对他人的;可能是侵害人身权利,也可能是侵害财产或其他权利。只要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行为,即符合这一要件。2.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: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,避免危害结果发生。因此,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,而不是尚未开始,或者已实施完毕,或者实施者确已自动停止。这一要件确保了防卫行为的适时性。3. 目的是防卫:正当防卫的行为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意图,而非故意伤害。这要求防卫人在实施防卫行为时,主观上具有防卫意识,而非出于报复、挑衅等其他目的。4. 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:正当防卫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的,不能对无辜第三人造成损害。这一要件确保了防卫行为的针对性,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扩散。5. 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:正当防卫是有益于社会的合法行为,应受一定限度的制约。防卫行为应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为限,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。否则,可能构成防卫过当,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。####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
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、公共利益、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、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,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。其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:1. 避险意图:行为人主观上有为了保护公共利益、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危险的损害的目的。这是紧急避险构成的主观条件,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行为的关键所在。2. 避险起因:客观上具有正在发生的真实危险。这种危险可能是人的行为,也可能是自然界的力量,如火灾、洪水、地震等,还可能是来自动物的侵袭。只要这种危险对国家、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造成了现实威胁,即可构成避险起因。3. 避险客体: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客体通常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。这是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重要区别之一。在正当防卫中,防卫行为直接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;而在紧急避险中,则通过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来保全更大的合法权益。4. 避险时间: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指正在发生的危险必须是迫在眉睫,对国家、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已直接构成了威胁。对于尚未到来或已经过去的危险,都不能实行紧急避险。5. 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:紧急避险必须是出于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。只有在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时,才允许实行紧急避险。这一要件确保了紧急避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。6. 没有超出必要的限度: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其必要限度,造成不应有的损害。所损害的利益应当小于所保全的利益。否则,可能构成避险过当,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。综上所述,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作为法律领域中的两种重要抗辩事由,其构成要件既具有共性,又存在差异。理解并掌握这些构成要件,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、保障社会正义具有重要意义。通过上文,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属于什么事由,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,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,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。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,可以看看维衡众网的其他内容。